医咖荟APP
欢迎您 登录/ 注册 认证为医生
400-835-0211
wm1529026849
11306132
(讨论)皮内缝合技术问题
+1
回复
美女主任
2
+1
回复
美女主任
2
+1
回复
美女主任
2
+1
回复
wm1529647434
学无止境啊!缝合是基本功
2
+1
回复
学习了进步了
2
+1
回复
爱生活
2
+1
回复
子鼠整形
2
+1
回复
军医
学习了
2
+1
回复
医咖荟2957
连续皮内缝合的经验与技巧 皮肤的厚度随年龄、部位不同而异,平均约为0.5~4㎜厚。表皮的厚度从0.04mm(眼睑)到1.6mm(足跖),平均约0.1mm;真皮厚度是表皮的15~40倍。身体各部位真皮的厚薄不等,一般厚约1~2mm。表皮按细胞形态可分为5层,由外至内依次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基底层。真皮主要分为两层,即乳头层(真皮浅层)及网状层(真皮深层),但也有将乳头层再分为真皮乳头及乳头下层,网状层也可以分作真皮中部与真皮下部。网状层位于乳头层深面,二者分界不明显。此层较厚,是真皮的主要组成部分。真皮以基膜与表皮分界,分界处呈高低不平的波浪状。真皮与皮下组织之间则无明显分界,而是有网状层逐渐过度为皮下组织。 连续皮内缝合进针的平面在真皮的深层更好一些,太浅容易产生皱折,影响美观;第一针不要太靠切口外侧,可稍向里,第二针可以稍退后一些,最后一针我们都是在刀口外侧正常皮肤处出针;至于后一针进针点与前一针出针点的关系我认为同一位置较好,距离太大有可能会导致切口对合不良,不过一般经后期补救问题不大。 深层好些,对合不好处组织钳钳夹五分钟,最后一针我们在皮肤外侧出针留一厘米左右尾线,两天换药剪去,效果不错   个人觉得不能太浅,有的产妇太胖,一用力就撕破了,还是稍微深一点,还有就是两侧的针脚长短尽量一样,那样比较美观   皮内缝合在切口两端的部位稍微缝密一点;进针要在真皮深层,太浅皮肤容易起邹;出针是尽量挨着皮肤边缘,这样对和起来较为美观;后一针的进点可以和前一针的出点相对,也可以稍微退后一点,但是不能太朝前,针距太稀皮肤对和不好;我们一般在缝到伤口另一端后还往回逢两针,然后剪掉线尾,这样如果伤口端口的地方稍微有些地方对和不好,我们可以补救还能避免打结。 缝皮内个人感觉后一针进针点比前一针出针点位置要稍稍退后点,这样拉紧的时候对的齐一点 关于进针深度 真皮深层比较好太浅容易起皱 太深表皮对合不好   在同一平面进针和出针 同时注意持线的力度 缝出来的皮肤比较美观   至于第一针 本人从切口外正常皮肤进针后 皮内缝一针打个小节 皮外可以不留线尾   最后一针同样也是打个小节后 从正常皮肤出针 剪掉线尾   本人从事妇科 病患对伤口美观要求较高   因此苦练缝皮技巧    1、皮下组织的缝合很关键,尤其是纵切口的病人,缝合皮下脂肪时的进出针可以选择在真皮层的最下缘,打结时顺切口方向拉线能使切口对合好。横切口不必太密缝合皮下脂肪。   2、尼龙线比可吸收线好,因为可以拆除,不会留下异物刺激。   3、我喜欢先在线上打结,从切口外正常皮肤进针后在真皮层的中外1/3处进出针,一定要保持针的方向与皮肤平面平行,否则会导致切口起皱。   4、针距在5mm左右,后一针的进针点可以在前一针的出针点退后1-2mm。针距保持一致。   5、最后一针在切口外正常皮肤出针,尼龙线要多打结,以防结滑脱。   真皮缝合:减张,防止伤口拉开   皮下缝合:消灭死腔   皮内缝合在Evans整形外科手术学上则要求缝线走行为“烧瓶底形 ”,经实践确实佩服老外的严谨。另外,进出针的层次应该是在真皮的乳头层与网状层之间。术后最好用免缝胶带牵拉减张。皮内烧瓶底样缝合的作用:出针后,如果对侧皮缘进针点不向后稍退而是垂直于切口正对着,或者更向前,我们常常会发现切口会隙开一个逢,有点没缝紧的感觉,而且会发现本来估计要对合的出针点和进针点之间的距离变大了,当我们提紧缝线想收拢皮肤的时候,皮缘会变的皱皱的。我的理解是-----皮内缝线在收紧时主要有两个力,一是平行于皮缘向两端的拉力,二是垂直于切口挤向切口的的压力,“烧瓶底”在适度拉伸后变成城墙垛样垂直,其作用于切口的压力最大,水平力相对较小;S形缝合随着类似正弦波样频率越小压力越小,就像我们抓住一块布的两端提起布中央的一块砖头一样。真皮缝合:减张,防止伤口拉开 皮下缝合:消灭死腔   皮内缝合在Evans整形外科手术学上则要求缝线走行为“烧瓶底形 ”,经实践确实佩服老外的严谨。另外,进出针的层次应该是在真皮的乳头层与网状层之间。术后最好用免缝胶带牵拉减张。皮内烧瓶底样缝合的作用:出针后,如果对侧皮缘进针点不向后稍退而是垂直于切口正对着,或者更向前,我们常常会发现切口会隙开一个逢,有点没缝紧的感觉,而且会发现本来估计要对合的出针点和进针点之间的距离变大了,当我们提紧缝线想收拢皮肤的时候,皮缘会变的皱皱的。我的理解是-----皮内缝线在收紧时主要有两个力,一是平行于皮缘向两端的拉力,二是垂直于切口挤向切口的的压力,“烧瓶底”在适度拉伸后变成城墙垛样垂直,其作用于切口的压力最大,水平力相对较小;S形缝合随着类似正弦波样频率越小压力越小,就像我们抓住一块布的两端提起布中央的一块砖头一样。   1.个体差异及不同部位的皮肤厚度不一样,厚处真皮深层浅处真皮浅层进针,侧向深度约5mm   2.两侧针距一样,带线力量不要过猛,慢慢收紧   3.一个前提:皮下脂肪的对合要好,不能两高低不同、哆开   4.两次调整:打结前调整线的松紧度;打结后在切口两角向外轻轻牵拉,齿镊对皮,有裂开处钳夹几秒使之闭合   其实就是后一针的进针点要比前一针的出针点稍微后退一点,至于第一针及最后一针的处理,各人有各人的习惯,像我喜欢第一针先从切口内穿针而出,再沿原来的针眼穿针返回,然后打结,再按上述方法连续皮内缝合,缝到切口另一端最后时再返回缝合数针,然后打结,将线结埋在皮下,很漂亮。 1. 缝第一针打结时打在伤口里面,以后就不用再剪了; 2. 缝的时候进针要在真皮深层,出针则尽量挨着皮肤边缘,这样对和起来比较美观,适用于稍微偏胖,张力大的患者; 3. 针距适中即可,太稀皮肤对和不好,太密则容易起皱; 4. 最后一针我常用的方法有两个: 1)在缝到伤口最后再往回逢两针,然后剪掉线尾,这样就不用打结了,而且还可以补救原来有些对和不好的地方; 2)缝完最后一针后直接穿出皮肤,在皮肤上打个漂亮的蝴蝶结,过几天这个结会自己脱落的,或者我们把它剪掉也可以。 个人习惯不同,顺手即可:)   需要区别对待:   小切口皮内缝合,比如小儿外科的疝手术,切口长度在2cm左右,皮内缝合时缝针走行的平面是在真皮的浅层好,这样缝出来的切口非常平整。   个人经验:这样的小切口第一针从皮外进针时,最好在切口的上方或下方进针,出针时亦同样的位置,这样缝合后的锋线在体外结扎时就不会与切口皮缘粘附,切口显得干净整洁。   大于5cm 的切口德尔皮内缝合,进针还是在真皮的深层好.,这样才能有一定的拉合力,避免伤口对合不齐。   后一针进针点与前一针出针点位置关系,个人建议是在对称的同一位置,否则伤口边缘容易起皱。   如何才能达到更好的美容效果:勤学苦练、熟能生巧,呵呵! 1.针---弧度小一点;   2.线---稍粗一点,一般为3/0,1/0或1号线;   3.切口: 3/0,1/0或1号线分别对应的切口长度大约为3mm;5mm;7mm.切口再长要分两段缝合.   4.拆线时间---比常规拆线时间要长2-3天.   5.最后,皮缘张力要小,这是皮内缝合的基础..   只要腹壁横切口,没有瘢痕,都做皮内缝合.不用尼龙线.而是1号丝线.在腹中线时,放置一根丝线打结露2厘米线头.最后左右两端留线互相打结活扣.该拆线时,拽起中线线头,将埋线剪断,两头牵线,很容易的,不留异物.原来是用扣线,后来因为线很贵,要一百多元,所以改为丝线了.注意不要缝的过密或回线太多,否则不容易将线抽出.我的座右铭是做一台手术,出一个精品.已经坚持几年了 进出针的层次应该是在真皮的乳头层与网状层之间.   一般靠近耻骨联合的切口端张力比较大,从上往下缝时不容易拉紧有时出现小豁口,尤其是采用回缝藏尾法时比较明显,所以对脂肪层厚的病人偶有时会站3助位置从下往上缝,拉线是稍用点力,缝好后效果很好很平整的。   其实要缝的又快又好还在于平时的多练习和细心操作,熟能生巧嘛!   缝第一针打结时打在伤口里面,线尾不能留的太短了,我就碰到线尾留的太短结果经常按压宫底打结松了,切口裂开了。所以可以留的长点将线埋在皮下。   首先我认为要想皮内缝合美观,首先开始切皮时就要注意整齐,皮缘要垂直,有的地方切偏了,那样再好技术也縫不好。   我的经验在 缝皮前要在缝合皮下脂肪层时要对齐不留死腔,意义在于,一是减少术后伤口感染,要知道内缝是连续缝合用一根线,一旦感染整个伤口都要拆,很麻烦。二是减少皮肤张力,内缝用的线很细,力量小,而且尽量不要使其受力过大,否则影响愈合和美观。其他我除了用小的整形外科针3/0可吸收线外进出针时在真皮层中外1/3处,而且要平行,阵距要稍小些,但进针后向深一些进针,不要全在真皮层,否则易起皱,s形向前进。   真皮缝合是指在真皮内的埋没缝合,缝合时针体要垂直(稍偏向内创口)进针,以利于创口的合拢并形成稍隆起的状态。如果缝合过浅易出现小囊腔并发生异物反应,但倾斜进针的角度以及隆起的程度是较难掌握的。一般在瘢痕容易裂开的四肢缝合皮肤时,隆起度应大一些,而在皱纹线、眼睑、耳廓、红唇、外鼻等部位最好不使皮肤隆起。见《美容整形外科学)   本人发现:缝合剖宫术后耻骨联合上横切口可遵循其原则,可使其稍有隆起,由于皮肤有弹性伸展性,上切缘进针可稍浅一些,缝合后皮肤外观较美观。 1 、缝合至真皮的深层比较好(原因同上)   2 、 (1)要是主刀和助手一起缝合,就从腹中线开始先以纵向的上下皮内缝合一针,然后横向缝合,尽量平行一点进针,(2)要是是一人缝合就第一针尽量从切口起点内真皮层原地进出针打结然后就真皮深层横向缝合。(建议在腹中线处先缝合一针做固定)缝合后的皮肤会腹中线对合很漂亮。   3 、每一个进针部位就是在上一个出针处。   4、最后一针就在接近切口终点的部位皮内打结(线在针绕两圈)然后拉紧,先向自己的对侧牵拉然后在顺势牵拉,在缝合好剩下的切口同上方法绕一圈就可。如果皮肤还稍有裂开,向线留在皮肤侧的对侧(带多点对侧的脂肪)出针,贴皮肤剪线。   以3-0可吸收线缝合横切口为例   1、皮下脂肪:首先皮下脂肪对合要整齐,皮下对合好了,皮内缝合难度就小了。   2、第一二针:第一针针距要小,2~3mm差不多,进针点一定在切口最右边,深度我一般选择真皮浅层。主意进出针要垂直皮缘,深度可进3~5mm   3、第三针起:针距可以加大,5~8mm没问题,同时也要注意垂直进出针。不必追求倒针,平行进行就可以,这段的难度不大   4、最后一二针:基本和第一二针差不多,用3-0的线缝合我最后一针不打结,对合好最后一针后直接穿入皮下,从切口旁边2cm穿出,我也不留线头,直接剪掉从没有开的。   用这个手法缝合,基本和一条线一样。患者和家属在第一次换药的时候看到切口,往往都欢喜雀跃。因为有对比嘛,看到其他组的患者的和我缝的患者差别很是明显。呵呵,我心里也挺美滋滋的! 皮内缝合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美观,从另一方面说对某些切口的对合有利。1.要想皮内缝合美观,首先要把皮下的缝合处理好,张力不是很高的切口如甲状腺手术的切口,如果皮下缝合很好的话,皮肤切口几乎可以顺其自然的对合好,因此皮内缝合的好坏与皮下缝合的处理有很大的关系。2.要根据切口的情况,决定缝合的深度。每个人切皮时,水平是不一样的,当然,每个人切皮时如果都能完美的垂直皮肤,两边的皮肤都能对称良好,有利于皮内缝合,如果切皮时切得方向倾斜于皮肤此时皮内缝合要根据切口的倾斜度缝合决定缝合的深度,切口一边缝合相对浅一些,另一边需要相对的深一些。3.要看切口的位置,切口的位置不同,其张力是不同的,张力小的如甲状腺手术切口缝合深度可以相对的大一些,这样缝合后的皮肤切口可以避免出现过多的皱褶。张力的大如乳腺癌根治术手术切口的缝合深度相对浅一些,更有利于皮肤的对合。   缝合的方法大家都讨论的很好,关于缝合的间距问题,我个人还是觉得以切口的张力为参考标准,如甲状腺手术切口皮内缝合的间距可以相对的大一点,一针的出口的对侧为下一针的进口处这样缝合的皮肤更美观一些。其它的方面基本和大家体会一致 (参考其他医生 感觉不错 分享给大家)
2
+1
回复
老庄
不太明白了。“梯形切开”,怎么切?有没有可操作性?“真皮比表皮多切一部分”?那切开皮到底要几刀才能完成? 还有“呈梯形切开,一般手术刀倾斜10度”,是一刀切开,还是先向一侧倾再向另一侧倾,中间挖掉一块真皮?若是前者,则会形成驼峰样隆起,是整形外科之大忌;后者难度太大,需要极为高超的技术,不知各位老大实际操作中用过没有。 既然大家都在说“梯形切开”,肯定是有其来历,各位老大请进一步详述 还有“皮下脂肪层不要缝合”,不赞同。要逐层缝合。对于那些皮下脂肪比较发达的,不缝就会留下死腔,而且由于脂肪层的回缩有时会形成局部凹陷。反正我是要缝的
2
+1
回复
单良
1一边深入浅出,另一边浅入深出,这样结就方向朝下. 2斜约45度进针,这样既有一定的缝合宽度,又不会使皮肤皱起. 个人认为皮内缝合是十分重要的, 对预后疤痕的生长程度至关重要! 皮下缝合吧!
2
+1
回复
张昕锐
皮内缝合确实非常重要,尤其在减少皮肤愈合时的张力方面。我认为作皮内缝合时应注意: 1,呈梯形切开,一般手术刀倾斜10度。 2,缝合时边距不要过宽,否则线结承受的张力过大,而且真皮内的深度不好把握,容易导致表皮被缝上。 3,无论在真皮切缘出针或进针,要尽可能靠近表皮(表皮与真皮交界处)。 4,皮下脂肪层不要缝合。 5,皮内缝合好的标准,我个人认为是在皮内缝合结束后,表皮自然靠拢。 能否解释一下此说法的出处
2
+1
回复
wm1529026849
整形皮肤缝合常用到皮内缝合,以减少缝合口愈合后蜈蚣样瘢痕。但是由于其较高的技术难度,大家交流一下经验 和 技术注意问题吧
2
+1
回复
圈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