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咖荟APP
欢迎您 登录/ 注册 认证为医生
400-835-0211
3D打印牙槽骨缺损模型联合APRF/IPRF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临床应用

浙江大学 | 俞媛媛 / 浙江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背景:牙周炎是成年人失牙的首要原因,其治疗的最大难点在于牙周组织的重建和再生。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和牙周植骨术是目前获得牙周组织再生最主要的手术方法,然而仍存在适应证有限、疗效欠佳、再生活性不足等缺陷,在恢复牙周组织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上尚未达到期望的临床目标。近年来,自体血液提取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PRF)因安全无免疫原性、富含生长因子、再生活性高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同时,随着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三维打印技术(three dimensional printing,3D打印)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成熟,三维重建、导板打印等手段使得精确手术设计、缺损修复和疗效评估成为可能。

  

111.png

  目的:本文将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dvanced platelet rich fibrin,APRF)和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nj ective platelet rich fibrin,IPRF),与3 D打印骨缺损模型联合应用于牙周再生性手术,并采用CBCT对其促牙周病损修复情况进行分析,以探讨该技术在牙周再生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牙周再生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7月到2017年3月期间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牙周病专科的5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经牙周基础治疗复诊再评估后存在骨内缺损,需行牙周再生性手术。确定手术方案并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拍摄术前CBCT制备牙槽骨缺损模型,收集治疗前后各项临床和影像学数据,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影像学骨缺损底部位置(radiographic bone level,RBL)及骨内缺损深度(intrabony component,IC)等临床指数和影像学数值的变化,计算骨内缺损充填率(defect fill,DF;defect resolution,DR),分析手术治疗效果。

  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牙周状况趋于稳定,牙龈呈粉红色、质地坚韧贴于牙面,牙周临床指数PD和CAL均获得了明显改善,CBCT中可观察到骨缺损底部高度的增加和骨内缺损的充填。结论:3D 打印牙槽骨缺损模型引导下GTR联合植骨术和APRF/IPRF治疗牙周骨内缺损可收获良好的临床效果,提升了常规再生手术的效率。CBCT可用于牙周再生性治疗后量化观察骨替代材料充填骨缺损区域的情况,以客观评价再生性治疗效果。后续仍需大样本的长期随机临床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三维打印; 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引导组织再生; 牙周骨缺损;

       来源:知网